言论自由的边界(右篇)

夜问打权是台湾的一档政论节目,其立场极端亲中,在光谱上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深蓝」,而应该说「蓝得发紫」(因为近乎红色了)。作为一个大陆人,我都觉得夜问打权对大陆吹得过头了。其主持人黄智贤用「民族感情」为固有立场护航,有着强烈的情绪宣泄色彩,嘉宾也经常逻辑谬误百出,有时甚至罔顾事实。遇到中国大陆修宪或者六四三十周年纪念之类的事情,夜问打权要么照本宣科、和北京说法一模一样,要么只字不提、假装不知道,让我不禁产生误以为它是墙内媒体的错觉。我听这档节目(几乎)唯一的使用场景,是当民进党做出同样甚至更加罔顾事实的事情却无人敢责难的的时候,去听听黄智贤搬出《中华民国宪法》慷慨激昂地老调重弹。

然而,就在几天前,夜问打权关了。

要说夜问打权的关闭不是最近的反红媒游行以及反旺中潮流的结果,我怎么也不会信。但是,这真的是正义得到了伸张吗?就在不久前,另一档立场完全相反的节目《政经看民视》也被关停,当时我就写文感慨了「言论自由的边界」——基本上有两条思路,简而言之,其一,政商势力在任何制度下都有能力让人闭嘴;其二,极端的主张本身就可能被市场淘汰。夜问打权被关的例子就是很好的印证:不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台湾最独和最统的节目就都被关停了,并且据报道都是在收视率并不糟糕(甚至很高)的情况下关停的,可想而知并不是出于电视台经济利益的直观考量,而是有着背后更深层次不可名状的政治力量。

我的立场陷入了两难的矛盾:

一方面,我的确认为,夜问打权和政经看民视这两档节目,都是立场僵化,情绪煽动,缺乏有效说理的,因此的确应该被归类到「不好好讲道理」的一类当中去——尽管主持人和嘉宾可能并不这么自我评价,仍然在他们所认知的小世界里自诩正义的烈士。一个理想的公共讨论方式,应该是就事论事,逻辑严谨,不要夸大事实,不要操弄情绪,不要教条主义,不要固化立场,不要对立仇恨。黄智贤和彭文正的这两档节目并不是好的示范。舆论在这种夸大化的泡沫下,变成了近乎有毒的东西。因此,某种意义上,这类节目本来就不该存在,污染视听。

另一方面,我却陷入恐慌:即使是在标榜言论自由的台湾,言论还是有所边界的,甚至左右边界都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树立界碑。言论管控作为(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专制的结果,仍然可能在民主体制下以非市场的机制得以完成。夜问打权和政经看民视,固然都是逻辑不那么严谨的节目,但是无论如何,没有造谣,没有无事生非,没有 disinformation,顶多就是断章取义、强词夺理而已。因此,如果高举言论自由的大旗,那么这类节目不该强行关停,至少应该等他们在市场机制下「自生自灭」——如果市场真的会抛弃他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