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和我的性格不符
最近手机进水了,屏幕险些坏掉。阴差阳错之下,我度过了没有智能手机的几十个小时。这次经验让我产生了一些感悟,并指向一个结论:(现有形式的)智能手机并不符合我的个人特质——或者说,智能手机是个令我失望的存在。
先来看【输出】:现有的智能手机,屏幕大小都只不过相当于一张便签纸,离一本书或者一张A4纸的尺寸相去甚远——这就导致手机屏幕上1⃣️单次可显示内容有限、2⃣️最佳使用体验的显示内容需要支持流动自适应排版。很可惜的是,这些流动自适应的、支持缩放的内容,往往都是一些新的、肤浅的东西,而庞大的知识体系仍然存留在旧的、以纸质书和大尺寸PDF论文构成的不可自适应排版的世界里,无法在手机上拥有良好的体验。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手机上,人们主要从事新的、肤浅的娱乐性活动,网页冲浪、看视频、听歌之类的,而不能、或者不会用于阅读有深度的信息——因为有深度的信息(在现阶段)天然无法在手机上拥有良好的排版。
再来看【输入】:手机屏幕在扮演者输出设备的同时,也是输入设备——即占据了半个屏幕的虚拟键盘。当在虚拟键盘上打字的时候,由于展示空间的进一步缩小,就更加无法进行有效的内容阅读了——这不仅仅是手机的问题,而是所有(不带键盘的)触屏设备的通病。当前技术条件下,还是需要专用的输入设备,要么是键盘,要么是笔之类的,总之不能让屏幕同时担任输入和输出两个角色,否则只能两个都担任不好。无法即时输出思维,也就无法支持复杂的思想——这样一来,手机既不能好好输出信息,也不能好好输入信息,令我非常失望。那为何我仍然在使用智能手机呢?
一类是必要的情形,比如支付、地图、提供4G移动互联网、必要的通讯、临时查资料等。但是究竟哪些是【必要】,其实也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例如说「临时查资料」,(大多数情况)如果不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类则是不必要的自我沉溺(indulgement):以我个人为例,现阶段在智能手机上的自我沉溺,大概是看/听一些Youtube视频、定期看特定的网页、移动时听东西、在床上时的某些「娱乐」项目——这一些,很明显都不是必要的,但是反而是智能手机使用时的大头。
我明明不适合于使用智能手机,却在其中自我沉溺,这是何其自相矛盾!
(16min)